2007年9月9日 星期日

沉睡,原來是沉醉─評《沉睡的青春》

看《沉睡的青春》是我這幾年來遇過最殘忍的一次戲院體驗,原本看著預告片裡感覺有些刻意唯美、但是節奏卻相當平緩的鏡頭,我以為這只是喃喃細語的青春式哀愁,但是進了電影院才發現,這是今年第一次完全攻入我的心房,讓我當場淚灑電影院的作品。而且在走出電影院的那一刻,即使一個人單槍匹馬的與那麼多電影做過對話,這一次我還是難免覺得好深沉的孤獨,就算只是一個普通朋友在旁邊,能陪我好好再哭一場也好。

很可惜,也許因為現代人對步調緩慢的作品很難靜下心來品嚐,又或者缺乏資金與宣傳的挹注,上映至今本片票房一直欲振乏力。雖然今天我想好好的作一篇文章,即使為它廣告也無所謂,但以國片短命的放映期來說,還能引起多少人的觀注,我實在不知道。我只想說如果這篇影評有稍稍撩撥起你的心,請趁著電影還在戲院的時候去看,即使本片沒有什麼驚心動魄的特效,但只有進場才是對一部好電影致敬的最好方法。


其實當初預告片裡,我對於蔡子涵(張孝全飾)向徐青青(郭碧婷飾)告白的那段台詞就很感到興趣。

我還記得妳國中的時候午餐都不吃飯,可是12點一到,妳一定會喝一大瓶牛奶。早上7點半妳才會翻牆進教室,第二節下課妳會去福利社,2點半一到就開始打瞌睡,可是3點一到就會起來,看完5點39分那班火車才回家。

這年頭愛情電影很多,告白的戲碼好的寫得劇力萬鈞、差的寫得不知所云,但是這樣的告白方式卻不多見。那種無意之間宣洩而出的愛戀,包含著細膩、認真、單純與執著,這樣的愛情在現代幾乎難以尋覓,而《沉睡的青春》把這些愛情的本質一一找了回來。除了預告裡的告白之外,有好幾場感情戲都看得我想鼓掌,比如說口哨與口琴的和鳴,雖然背後的舞台不食人間煙火了些,但那綿密的情感卻真實地流洩而出,彷彿螢幕上任何一點光影裡都能捕捉到。單單就愛情來說,本片的處理已經是水準以上之作,然而更足以打動人心的部份還不在愛情這一環。

導演鄭芬芬自己為《沉睡的青春》寫下的文字裡說:「沈睡,說的不是青春的消逝,而是生命的孤寂。」是的,就因為這是一個孤寂的故事,所以電影裡面雖然主軸是愛情、副軸還摻入了親情、友情、人和空間的情感等等,但故事到最後要講的都是怎麼去面對自己的孤寂。孤寂的原因,有人是因為自我的孤立、有人是因為愛人的背叛、有人是因為死亡的殘酷,理由無論多麼不同,在孤寂感纏繞時的無助、逃避卻那麼一致:不管是出現精神疾病也好、配合著作戲也好、關於門來封鎖自己的青春也好,片中的角色大大小小,都活在深層的悲劇裡,就像是火車在軌道上不斷發出「空洞空洞」的沉重節奏,不但埋藏住徐青青演奏的青春音符,還一再碾碎、干擾了男女主角之間相處的畫面。

當我真正看到預告片裡張孝全被拖走的那場戲時,我突然恍然大悟,原來這一幕不是在演愛情因外力的介入而分別,這裡演的是具象化的,一種被遺忘的殘酷。對比女主角父親的遭遇也好,對比樂生療養院和老舊眷村與都市發展的衝突也好,《沉睡的青春》不但向容易遺忘的現代人提出控訴,也為被遺忘的孤寂者發聲,徹底示現了他們內心難以名狀的傷痛。在一篇報導裡曾說,這部電影「非時下流行的『日光草地純愛電影』,而是一部『療傷系電影』」,其實說療傷也並不精確。如果還懂得緬懷記憶的社會已經漸漸崩壞,那麼就像徐青青向醫生質疑的問題一樣,就算知道了病因,有什麼用呢?

「三點以後,他就會愛我」看完電影反覆沉吟這段話,才會了解這句台詞多麼簡單又多麼複雜。而越是思索,這部片子裡的許許多多的畫面就越讓我不忍卒睹,想到每一個意象背後深層的悲傷,就忍不住情感的翻騰。

這就是《沉睡的青春》的後勁,像烈酒。

比起其動人的力量,片中一些小缺失都瑕不掩瑜。像郭碧婷的演出雖然生澀,和王玥一對戲就捉襟見肘,不過劇本和運鏡已經充分為徐青青填上的血肉;意象的鋪排在前半段有時略嫌誇張,但也可以體諒這是在安靜的氣氛裡少數能勾起情緒起伏的方式。唯一比較讓人困擾的是字卡,把太多意境講明了,反而落入想讓觀眾迅速理解劇情的執念裡,落入整個作品最反叛的速食情懷裡去了。我比較希望那幾場字卡的畫面可以剪掉,但是印成明信片或其他周邊商品,看完電影會對這種東西愛不釋手。

楊宗緯演唱的主題曲〈多餘〉(老實說,跟電影一點關係都沒有...)



10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不好意思,我可以轉載你的文章內容到我的網誌嗎?因為我自己寫不出這麼好的評論>"<。當然我一定會註明文章來源的!拜託!

Unknown 提到...

to nina:
當然ok,記得丟個連結回來 :)

匿名 提到...

謝謝你!我把你的文章貼到我的部落格囉!(http://www.wretch.cc/blog/kaoya&article_id=10939113)

匿名 提到...

在PTT看到你寫的影評,很棒,很喜歡。
我也很喜歡這部片子,看了很有感覺
所以想轉貼你的文章到網誌,推薦給大家看看
好的片子是需要大家的支持,更何況是這麼好的國片!!
http://www.wretch.cc/blog/bluefly61&article_id=11484201

Unknown 提到...

to 貓咪說
因為看你的網誌好像還是高中生,所以有一點好奇,我不太知道這部片在青少年的眼中會是什麼樣的景象,比方說平溪線、火車、樂生療養院這些。
我在看電影的時候右邊坐了四個高中小妹妹,她們的反應很妙,坐我旁邊的那個開場問東問西很不進入狀況,但是最後哭得淅瀝嘩啦;另外三個開場好像滿進入狀況的,可是結束時我聽到她們在問劇情,連發生什麼事都沒搞懂。
我一直在想那那四個小女生選這片的原因是什麼,是為了張孝全?楊宗緯?還是不小心買錯票....

匿名 提到...

想去看的原因
第一個是因為國片,第二個是因為張孝全。
張孝全在盛夏光年的表演,讓我開始第一次認識他,我覺得他很棒,當然盛夏光年這部國片也不用說。
這兩部同樣讓我哭的很慘;都是在最後終場時,那綿延的後勁,讓我沒辦法克制眼淚。
有點惆悵,失落,懊悔,不見的那一點什麼。就像是追不回逝去的青春。
其實你說的那些場景,我都不曉得,因為我是南部人XD
但我也深深的被這些景物感動,導演把他拍的很棒,平靜細微的感動,可以從這邊看出。
其實我是剛升大一拉XD

匿名 提到...

大推沈醉,我覺得你用的字真的很精準

匿名 提到...

你寫得好棒 有這樣的文筆真令人羨慕

Meng。 あ おい 提到...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Meng。 あ おい 提到...

其實還是有關聯的,多餘這首歌。
雖然當年的我看的時候並沒有想得太遠
國中的時候,即便看的懂電影演了什麼
也清楚感受到電影帶給我的悲傷還有很難形容的空虛感,但不明白這樣的悲傷是為什麼。


裡面的歌詞有一段:「是你讓我回到了開場,黑暗就在不遠的前方,時間總是順著它的方向,不是你我就可以阻擋。」這段話連接了當年子涵從瀑布跳下為了向柏宇證明他喜歡青青,所以最後的鏡頭柏宇回到最一開始的地方,那個瀑布,然後跳下,我想一切都不是沒有理由的。

自己看了大概有三遍吧,但真正明白導演想表達
的卻是已經過了幾年的現在。

因為突然想再看一次這部片,所以搜尋的時候發現了你的文章,很喜歡你的文筆,會讓人非常著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