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為一個長期以來被定型為華語電影諧星經典地位的演員,周星馳在2004年《功夫》成功的進軍好萊塢之後,似乎也面臨到尷尬的時刻──表演戲路的轉型。經過了三年的沉潛,這回搶在農曆年檔期推出的《長江七號》,可以讓人明顯的看到轉變的野心,少了過去經典、辛辣的搞笑台詞,取而代之的是僅有淺淺的消遣自己過去的作品,將劇情的主軸轉向情感經營的路線上。
對於任何一個藝人來說,轉型當然可能是登上高峰的轉機,也可能是從此被市場拋棄的危機。或許是因為這樣的不確定性,讓星爺在《長江七號》裡表現出猶疑不定的迷惘,在劇情節奏的控制上也大亂了套。回顧過往周星馳的代表作,無論是《齊天大聖東/西遊記》、《食神》、《少林足球》、《上海灘賭聖》……我們可以列出一長串笑中帶淚、淚中帶笑的經典片段:或許是泣不成調的「情和義、值千金」、或許是孫悟空剪不斷理還亂的情絲糾纏。過去搞笑的周星馳從來沒有妨礙劇中的催淚效率,偏偏在收斂許多無厘頭笑料的新片裡,我必須很嚴格的說,周星馳栽了跟頭。

其實這個毛病在前作《功夫》裡已經略見端倪,《功夫》中周星馳對於「神鵰俠侶」的感念已經讓觀眾覺得轉變太突兀;這次《長江七號》雖然沒有情緒轉換上的問題,但是對於情感的鋪陳反倒沒有過去來得精準。
至於笑料的部分,雖然周星馳有意淡化這項「特色」,但或許是想討好衝著星爺笑名入場的觀眾,實際上搞笑的片段在電影裡時間並沒有減少。只不過周星馳本人從較為誇張的橋段中淡出,把這個重責大任交給周小狄(徐嬌飾)和他的同學們來擔綱。從成品來看,這個策略有些失敗。徐嬌的表演已可稱得上是天才小童星,在某些片段都稍嫌吃力,惡霸三人組和小狄的小情人就童真有餘、笑果不足了。至於由成人擔綱的恐龍妹,固然能把詼諧感發揮到十足十,可惜戲份最少,讓人有些意猶未盡之外,更有淪於功能之餘。

亟欲擺脫過去包袱、又不敢放棄過去輝煌,周星馳的《長江七號》展現出矛盾思維下造成的紊亂。進退失據的星爺不再能給我們朗朗上口的經典台詞,也很難建構出色的新劇本思維。做為每次打開電視逢周必看的影迷來說,只能期待星爺能像好萊塢無厘頭喜劇天王金凱瑞(Jim Carrey)一樣,出現一部叫好叫座的《楚門的世界》(The Truman Show),帶給觀眾不一樣的新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