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角衛斯理(Wesley Gibson,詹姆斯麥艾維 James McAvoy 飾)一登場,就是資本主義社會中基層員工的基本典型──沒有自我、失去生活目標、整天庸庸碌碌,並且被上司盡情地壓榨,而他也為了搜尋引擎上找不到自己的名字而焦慮著。這麼一個事業、感情都極窩囊的小人物,難免要幻想自己有特殊能力、可以成為救世的英雄。於是,衛斯理莫名地被拉入刺客聯盟,發現自己的病痛居然是超能力的展現,以下種種情節自然都可以視為這種小人物狂想曲的投射了。
然而,我不知道是否為了忠於小人物狂想時的天馬行空、毫無章法,《刺客聯盟》的故事線還真是隨興所至,比阿甘母親的巧克力還充滿各式各樣的意外。電影裡總是可以在完全沒有鋪排與暗示的情況下,突然送給觀眾一份大大的驚奇,一下子是螳螂捕蟬式的奇怪命令、一下子是發現自己認賊作父的憤怒混亂、一下子又來點為了理念而犧牲生命的悲壯血祭,最後補上一段以牙還牙的成功復仇。
這麼多的劇情摻雜在一起,本來是任何一項能充分發揮的話,情緒的渲染力都可以輕易地擴散開來。可惜電影中所展現的狀況卻是,所有的劇情散漫而亂無章法,讓所有其中埋藏的衝突只能走馬看花式的曇花一現。「殺一人、救千人」的道德衝突未見有何深刻的討論,依靠神諭或人為判斷善惡的疑問也未加探究。於是,最後幾近瘋狂、毀滅性的結局就顯得格外造作;當觀眾無法感受到人物內心的洶湧震撼時,只能對這麼極端的行事感到不解與錯愕而已。

除了劇情主軸不明之外,另一個可能造成電影無趣的原因,恐怕還是人物刻劃上的嚴重貧乏。在《刺客聯盟》中出場的配角,幾乎個個都是身懷絕技的殺手人物,然而不管是有雙鐵拳的修理工(The Repairman,馬克華納 Marc Warren 飾)、善使刀刃的屠夫(The Butcher,Dato Bakhtadze 飾) ,還是精研器械的槍神(Gunsmith,Common飾),這些角色空有身手與名號,卻看不見性格的差異。然而,要求這些小角色立體化似乎對於編導都太好高騖遠了,畢竟連戲分最多的火狐(Fox,安潔莉娜裘莉 Angelina Jolie 飾),都難以見到冷酷以外的性格發揮。一群沒有性格的殺人機器,對說故事的人來說頗好應用,因為無論他做了什麼抉擇、行為,全都不會有不合人物設定的包袱;然而對聽故事的人而言,這樣的角色也就過眼即忘,無論演員的演出再怎麼賣力,角色的行事再如何狗血、荒誕,也難以激起心漣。

小人物的狂想曲雖然本來就是隨興所至,然而搬到電影螢幕上的時候,表面的隨興應該仍要有個精確的主題加以統合,才能讓兩個小時中眾多的鏡頭構築出具有意義、能被認同的好故事。若是不能夠掌握主題,東拼西湊的結果就是讓狂想變成瞎攪和。狂想曲能滿足生活平淡的芸芸大眾心中被壓抑的脫序想法;至於瞎攪和,恐怕只能讓有閒人當作殺殺時間、聊勝於無的消譴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