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3日 星期五

reke的金正碎碎唸─31屆金穗獎的科幻風情

相當喜見本次金穗獎的入圍影片裡,有三部走科幻題材的作品。包括入圍最佳劇情片的《憂鬱森林》、《匿名遊戲》,還有以學生團體身分入圍的《蠹蛾》。

科幻片在近期的國片中雖不算完全缺席,但是從其慘劇式(非悲劇)的下場來看,其存在說不定還不如不要存在:蘇照彬的《詭絲》挾雄厚資金拍出不錯的品質,但在票房回收上不如預期,版權費的回收更遭遇難題,缺了天時與人和,恐怕也嚇退了不少金主的投資意願;鴻鴻的《穿牆人》票房慘不忍睹,也不知是內容或宣傳要負上較多責任;至若《神選者》……在它有機會重見天日之前,不提也罷。總而言之,國片製作環境對科幻電影是
逆境重重,但是本屆金穗獎入圍作品中,卻看到新導演開始有了能力,用極少資源拍出令人嘆服的科幻效果。這不但是頂振奮人心的消息,同時也等於警告目前活躍的導演,資源問題雖然是可以被體諒的理由,但若不能克服,被更有才華者取代的危機是永遠存在的。

在本屆入圍的三部科幻作品中,《憂鬱森林》恐怕是唯一較不得我心的。本片片長才12分半,相對於25分的《匿名遊戲》和近40分的《蠹蛾》來說是較為短小的,相對來說,對於節奏、意象的經營應該可以更精鍊,更不易暴露完整性的問題。但就觀影經驗而言,它卻是讓我感到最為不耐而冗長的。

《憂鬱森林》把時空設定在未來,生物科技發展到能瞬間控制植物生長階段、能大量生產人工食品,但長在土裡,按自然法則榮枯的植物,則變成珍稀的存在──這個設定與《蠹蛾》極為相似,這是後話──然後在這樣的世界裡,有個男子得了憂鬱症,需要親近植物來治療。劇情內容不再另提,總之全片為了展現這個科技世界的了無生氣,刻意營造了極樸素的色彩效果,然後演員的演出也顯得一板一眼。這些氣氛的營造並不打緊,問題
出在情節前後的關聯度不高,還有故弄玄虛半天只想講人類對於自然擁有一種嚮往,顯得有些說教又一廂情願。就算當做藝術片來欣賞,這內涵也顯得薄弱無力。

蠹蛾》在很多設定上與《憂鬱森林》巧合地相同。《蠹蛾》的世界裡,自然植物同樣珍稀,能夠永遠生產能量的大樹變成「傳說」裡的存在;人工食物同樣取代了自然的食物,讓劇中人難以飽足;而角色造型也選用全身白色的穿著。看完《蠹蛾》的時候,我同樣對本片有相當強烈的不滿──我認為這樣水準的劇情片應該去報名一般獎項,跟專業工作者一較高下,躲在學生團體項目獲得提名實在有些得之不武。

本片故事以雙線進行,一邊是從樹下醒來,發現同伴都已死亡的孤獨冒險者,另一邊則是踏上旅途,要找到「傳說中的大樹」的團隊。從一開始兩線人馬穿著、打扮,以及所發生的事件內容而言,雖看不出明顯的關聯性,但卻有種強烈的對比。直到兩線交錯、劇情急轉直下後,才會發現新冒險者的故事恰好解達了舊冒險者殘缺的背景;而舊冒險者的結局又暗示了新冒險者的宿命。這種對人類永遠學不到教訓的諷刺,直教人驚心動魄。而
在意象的運用上,樹上結出的紅蘋果與《聖經》裡的伊甸園的故事結合,讓人類從墮落中獲得救贖的可能性更殘忍地被斬斷。

在故事的完整度上,《蠹蛾》在眾多入圍作品中絕對是可圈可點的;而在意象的鋪排上,又可以看到如此豐富而複雜的意涵被流暢的整合起來──這是我對本片高度肯定的主要原因。許多入圍作品往往有一個意象、一個鏡頭令人驚艷,但是當全片其他的鏡頭都無法跟上這樣的水準時,短暫的絢爛反而成為突兀的存在。《蠹蛾》單一個鏡頭並沒有留給我太深刻的印象,但從頭到尾能維持一貫的流暢,這點即使放眼當今院線裡的國片,都是
難得一見的。

唯一可惜的地方是,擔綱本片的都不是專業演員,而片中的四名冒險者在表演上都過於生澀,莫說對於劇本中細膩的演出無法勝任的,甚至有些簡單的情緒都難以表現到位。這個問題雖然說是非戰之罪,我也願意相信若有專業的表演者合作,本片的導演可以拍出更優秀的作品。

匿名遊戲》則是極為特殊的一部電影。本片以真人演出的方式,來模擬虛擬網路世界的運作,在沒有任何聲光特效、只有極簡單的場景的情況下,居然也能透過對白與事件的安排,讓人感受到進入虛擬空間的科幻感。另外,本片大量借用電子佈告欄 PTT上獨有的次文化(故妄名之曰「鄉民文化」)語言,熟悉這套語言的觀眾當然易於與影片產生共鳴,而對於不熟悉的觀眾,因為事件與表演都設計得十分易於理解,因此這樣特殊的溝通
方式還不至於造成進入電影的隔閡,反而別有一種神祕的風情。

對於電影節奏的掌握是《匿名遊戲》最令人激賞的地方。從片頭的喧鬧、混亂到中途情感的刻劃,以及最後突如其來的回馬槍,鏡頭的節奏都掌握得十分精確。我原本對於新導演能有這樣的能力感到訝異,但是在片尾看到「AFK PL@YERS」的logo時,突然有些了然於胸。AFK PL@YERS 團隊在過去就展現了對影像節奏掌控優秀能力,利用線上遊戲「魔獸世界」(World of Warcraft)中既有的場景、人物模組和有限的動作,就能輕易的變化出不同風格的作品。在其遊戲作品《艾澤拉斯電影Top3》當中,一口氣掰出了愛情喜劇片《門當,牛不對》、寫實紀錄片《我叫朵拉斯》和災難片《魚斯拉》三種不同片型的預告片,都可以假亂真,足見其對於好萊塢電影的鏡頭語言極為熟稔。而在這次《匿名遊戲》之中,也展現了與其他作品極為不同的風格。

嚴格說來,《匿名遊戲》對網路虛擬身分的一部分現況固然刻劃的入木三分(畢竟工作團隊本身就是內含PTT鄉民),但反思卻是混亂而膚淺的。不過,對於普羅觀眾而言,反思的深刻與否不是電影是否吸引人的最大關鍵,故事能否讓人看得下去才是真正的重點。我個人對於本片導演有相當大的期待,假以時日,也許台灣的《駭客任務》(The Matrix)就會出自其手。

相較於其他片型,本屆金穗獎的科幻片大概是令我最為驚艷的風情。這些作品展現了與觀眾溝通的能力,對於一直找不到觀眾的國片市場而言,可以說是一項極好的消息。在盛讚這幾位導演之餘,其實也潛藏了我的期許,期許將來能夠看到台灣能有更多的電影找到觀眾的認同,讓魏德聖與《海角七號》不再是國片中唯一的奇蹟。

相關放映資訊:(詳細說明請參見本篇)
5/11(一) 20:30 電影資料館:匿名遊戲、憂鬱森林(+1) + 映後座談
5/12(二) 20:30 誠品信義店:蠹蛾(+3) + 映後座談
5/13(三) 15:00 電影資料館:匿名遊戲、憂鬱森林(+1)
5/14(四) 20:30 電影資料館:匿名遊戲、憂鬱森林(+1)
5/16(六) 12:30 誠品信義店:蠹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