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聯合新聞網:名導演楊德昌 結腸癌病逝
中時電子報:導演楊德昌在美病逝 新聞局近日表揚
楊德昌作品:(摘自中文維基百科)
《光陰的故事》第二段『指望』 (1982)
《海灘的一天》 (1983)
《青梅竹馬》 (1985)
《恐怖份子》 (1986)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1991)
《獨立時代》 (1994)
《麻將》 (1996)
《一一》 (2000)
2007年7月1日 星期日
視聽的轟炸─評《變形金剛》

即使是熱血至上的電影,也很少有導演膽敢拍出像這次的《變形金剛》一樣的節奏:麥可貝完全將「適度留白」的藝術教條拋諸腦後,每一場打鬥的運鏡只能說完全在挑戰人類視神經的耐力。對於不是漫畫迷的觀眾而言,在最後那場驚心動魄的打鬥中,可能光要辨認出敵我都非常吃力,甚至每次機械扭打在一起的時候,要辨別他們的肢體或動作都有點困難。我可以這麼說:如果今年你錯過了進戲院看這部電影的機會,不要期待DVD了,連電影院裡的大螢幕看起來都應該把外框再加大個上百吋,看DVD就算有整組家庭劇院的配備也不可能有什麼好效果。神奇的是,即使回憶起來處處是長時間的擁擠畫面,但不至於造成頭昏眼花的效果,至少在色調上是十分調和的,這一點不得不讓人稱奇。


回頭看看今年已經上過的大片,《蜘蛛人三》談彼得的內心掙扎卻顯得膚淺做作,《神鬼奇航三》想總結恢宏的世界觀和歷史觀卻左支右絀,《變形金剛》的策略就顯得聰明許多,毫不避諱的把大錢砸在視覺特效的展現,劇情部份放棄鋪陳任何看似深刻的哲學思考(當然有疑似這種東西的口號,但很明顯麥可貝放在演繹這部分的心力是零),以切割零散的、無足輕重的笑點代之,反而拍出了「燒錢就是該燒成這樣」的成績。也許好萊塢可以重新反思一下,刻意放個無趣的中心議題,是否有其必要性。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