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28日 星期日

難以成影的動態小說─評《星塵傳奇》

假如你只是把電影當成一篇比較容易閱讀的小說,假如從電影院走出來之後你只會津津樂道的探索角色內心、甚至試著改編自己鍾愛的情節,那麼《星塵傳奇》(Stardust)的表現已經夠好了。

從《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三部曲的經典到《哈利波特》(Harry Potter)和《神鬼奇航》(Pirates of the Caribbean)的每下遇況,加上《那尼亞傳奇》(The Chronicles of Narnia)的墮落,甚至可以清算一下《羊男的迷宮》(Pan's Labyrinth)和《尋找夢奇地》(Bridge To Terabithia)的掛羊頭賣狗肉(當然,這兩片錯在片商);21世紀甫才開始,電影業界就迅速榨乾了奇幻元素。終於如同其他的類型片一樣,《星塵傳奇》終於以嘲諷之姿開始挑戰那些越來越僵化的教條。

簡單的說,比起其他奇幻世界需要人們事後解讀其中的象徵,努力將其依附到我們所熟知的經驗世界,《星塵傳奇》的故事還更加貼近現代你我周遭的荒謬世界。如果導演能再努力一些的話,這部電影的成績將不只是這樣而已。

是的,我說的是「再努力一些」。

故事已經無可挑剔的狀況下,做為一部電影,其拍攝手法實在令人不敢恭維,一言以蔽之,其最大的問題就出現在「自曝其短」。事實上,觀眾被過去的奇幻電影養大了胃口以後,拿不到那麼多資源的同類型片子就會遇到場面不夠大器的窘境,但透過一些方式仍然可以規避這個問題。觀眾多半都只會也只能夠注意到他們想注意的,有這樣一個惡搞到欠揍但又誠摯到感人的劇情,該擔心的事情應該不多才是。

但不知道為什麼,非常巧妙的,導演不斷在非常空虛的追逐場景上加上氣勢磅礡的配樂,在戲院震耳欲聾的立體聲裡,讓人強烈的意識到:現在畫面什麼都沒有給我,難怪音樂我都聽得一清二楚!我本來還以為電影在捱過了有些千頭萬緒的前傳鋪陳後,整個故事的敘述能漸入佳境,結果在薇妮(Yvaine,克萊兒丹妮絲 Claire Danes 飾)來到牆邊的前後,一直重覆而了無新意的分鏡加上故作高潮的音樂,很快我就不耐煩了。同樣的道理,對於搶眼的丑角:鬼魂兄弟們,其畫面的處理也是單調到不行,單調到已經超越「節產成本」這種理由可以同情的範圍。

如果這種單調別有目的,那麼可以像本片的劇情設定那樣,被理解、接受,甚至為之辯護。很可惜的是,看不出有這樣的可能性。有很大的機會是編劇沒想出足夠的點子,導演在拍攝時想辦法投機取巧的規避,最後就只能落得這種結果。事實上,本片並不是在每個段落都會發生這樣的問題,至少,莎士比亞船長兩段音樂時間裡,面對如此突兀、不合它斷風格的音樂,其對白、對作的設計仍然那麼游刃有餘。在同一片中卻有如此天壤雲泥般的表現,其實讓我相當的困惑。


這其中被影響最劇的,莫過於黑女巫。儘管蜜雪兒菲佛徹底犧牲的現老賣醜,把這名角色詮釋得比男女主角還要可愛,但是無聊的分鏡讓她在冗長的追逐戲裡少了很多演出,甚至減損了更多值得期待的演出可能;同樣地,男主角本來就已經天真、薄弱的情感線,就在這種追來追去的遊戲裡被無限制地拉長,更顯空洞。

所以,如果你對電影已經慢慢進入痴迷境界,已經體會了電影之於其他藝術不能取代的特色,《星塵傳奇》反而可能是讓你倒盡胃口、痛心疾首、恨鐵不成鋼的作品。兩個小時下來彷彿只讀了一本會動作的小說而已。


2007年10月27日 星期六

第44屆金馬獎入圍名單

完整名單:在這裡

先寫幾個簡單的感想,有時間再慢慢看
1.《色‧戒》這次幾乎沒有對手(完)
2.〈小情歌〉一如我預期入圍金馬獎,然後要跟周杰倫殺。如果PTT開賭,我想我可能會押〈小茉莉〉賭評審大吵一架之後突然這曲翻盤
3.看到「最佳動畫長片」從缺,不知道為什麼,很爽
4.「最佳導演」的游乃海、「最佳女配角」曾愷玹,這兩項目前難以理解入圍的原因

2007年10月21日 星期日

當哈利不玩魔法─評《12月的男孩》

丹尼爾雷德克里夫(Daniel Radcliffe)主演的哈利波特(Harry Potter)系列,儘管每集評價不一,但肯定的是都以摧枯拉朽之勢輕易的拿下上億票房。而如今洗盡鉛華,出演一個平凡的小男孩,偌大的電影院裡就只剩下寥寥無幾的四個觀眾,眩目於奇幻魔法的孩子都不在(當然,連同他們的父母也不在)。看來電影在大眾的心目中仍然是理所當然的霍華格茲,應該多變些美夢出來滿足平凡的生活。

不過票房如此慘澹,除了沒有精彩奪目的特效和強力的宣傳外,電影本身的表現恐怕也要負些責任。

《12月的男孩》(December Boys)是講四個天主教孤兒院的男孩,在一次度假中面臨友情、親情、愛情、信仰等等各方面成長的故事,就故事和劇中的元素看起來,整部電影其實還算大有可為,只可惜無論是劇情安排還是說故事的方式,都呈現掛一漏萬的局面。導演花了很大的功夫在經營那些象徵與隱喻:不管是會抓魚的神馬「蘇格拉底」還是力大無窮的怪魚「亨利」、或者是「外星人留下的」奇岩怪石和聖母顯靈的海底洞穴──也許有心的話,男孩們怎麼分享煙、酒、機車,還有神父在車子裡滑稽的接受告解……太多的段落可以讓喜好解謎與索隱的觀眾去大玩猜謎遊戲。但若是跳出這些還算有趣的小遊戲,整體看來導演說故事的能力相當糟糕。

我並不是討厭平淡而隱晦的說故事方式,甚至我並不是很在意劇情是否每個環節都簡單明瞭,但是《12月的男孩》表現簡直像是初接觸電影的學生作品。當它汲汲於各種意象經營的時候,首先是連基本的、海邊村落居民的關係都交代得亂七八糟,幾個有趣的角色都只能淪為編導招之則來、揮之則去的龍套,讓故事處處充滿鑿痕。

或許配角經營的不當還算可以容忍的範圍,但是連主要的四個男孩,在角色的建立上都有氣無力。故事的敘述者:米堤(Misty,李卡爾米 Lee Cormie 飾)以及丹尼爾飾演的大男孩麥普(Maps)在戲份較多的加持之下,還算性格明確;另外兩位男孩:史派克(Spark,克里森拜爾斯 Christian Byers 飾)和史畢(Spit,詹姆士佛瑞薛 James Fraser 飾)不要說有什麼立體的人物性格,就連他們的特長都不曾與劇情間有過些許緊密的結合,只有幾度被口頭提及而已。憑著薄弱的性格描寫,再加上缺乏前因後果的交代,要說服觀眾去理解這四個12月男孩間的情誼已如同家人,恐怕非常困難。

對於男孩間的關係若難以掌握,單獨表現一個男孩的成長,技術上應該簡單許多。不過,電影在經營上卻也相當簡化,全部輕易地歸於伊底帕斯情結。男孩們的救贖無非就是聖母、修女、渡假寄宿家庭的女主人或者未來可能領養他們的女人。在年齡較長的麥普身上,總算故事稍微完整了點:他已經將這種情結轉化為同齡異性的愛情,因而對這些感到略為疏離,但經歷了遺棄後,卻比其他三人還要更執著的依戀聖母懷抱。這段劇情在原著中沒有,參與其中的重要角色──由泰瑞莎帕瑪(Teresa Palmer)飾的露西(Lucy)也是在電影自行虛構。儘管這樣的結構安排並不能算創意十足,但可能已經是整部電影裡最完整的心理轉折。

這一回,哈利波特不再玩魔法;不幸的是,導演洛德哈迪(Rod Hardy)也沒能玩出什麼神奇的把戲。看來丹尼爾想要讓更多觀眾看看他演麻瓜是否依然精彩,還得等一等。


2007年10月14日 星期日

美國夢的變調─評《豪門保姆日記》

看到《豪門保姆日記》(The Nanny Diaries)這種片名,你會想到什麼?首先我們很需要一個保姆,像誤闖叢林的小白兔一樣,跑到一個擁有惡魔小孩、失職父母、僵化教條外加奇怪晚宴的地方,然後很賣力的闖禍、出洋相、帶壞小孩、與雇主爭執,最後成功的搞定小孩、彌合雇主家庭、找到自我。這種自我追尋與家庭價值的宣揚,一直都是好萊塢塑造出來的典型美國夢(而且,他們很少覺得這兩種價值摻在一起有點違和感),而在看完電影之後我仔細做了大點名,這些要素《豪門保姆日記》果然通通都有,一件不缺。

這麼說來評論應該可以就此打住囉?不,這部片子又會讓觀眾有些不太對勁,就像點名時發現小朋友都到了,但是座位全部大風吹那樣的感覺。好比說克里爾(Grayer)這個角色當小惡魔當得一點都不賣力,惡整新保姆安妮(Annie)不知道有沒有兩天,就被一罐噁心的廉價罐頭收服,再過幾分鐘就徹底的解除心房,向美麗的保姆告白了……好吧,我知道史嘉蕾喬韓森(Scarlett Johansson)有臉蛋有身材,但是還輪不到小朋友享用吧?

沒有小惡魔的角色,不過另外有條大狼狗,帥哥克里斯伊凡(Chris Evans)當個奇怪的大花瓶,喋喋不休但完全沒有說服力的鼓吹安妮辭職;對了,一開始看起來很重要的角色,安妮的媽媽,多納墨菲(Donna Murphy)飾的茱蒂(Judy),卻在完全忘記要在這件事情裡面使力。然後安妮沒有搞砸宴會,帶頭違規也只敢坐坐地鐵、泡泡哈佛帥哥,外加把不想去美術館的小孩帶去自然科學博物館(果然還是個大學畢業的高級知識份子啊!);最後終於要在衝突的高潮點發飆了,結果連個惡作劇的報復都沒有,小狗拉泡尿我看也存活不到讓豪門主人發飆,就被可憐的女傭掃乾淨了吧。


所以《豪門保姆日記》讓人驚奇的地方,就在於這種奇怪的壓抑,明明當我莫名其妙的選擇走進這一廳的時候,就已經做好看眾多老梗戲碼的心理準備時,它卻一再「毫無突破性的製造意外」──這會讓平日齜牙咧嘴的評論者(或者,只是我個人)有點哭笑不得,著著實實的,有種被擺了一道的感覺。

片商在影片簡介裡說這個劇本的原著小說「以辛辣諷刺的筆法,戳破豪門不堪一擊的生活。」小說到底怎麼去寫我不曉得,但是電影本身對豪門的諷刺卻差不多是零,或者說諷刺的點好萊塢差不多都諷刺完了,本片還刺得特別小力。尤有甚者,片中的「豪門」一點都不怎麼豪門,要不然就是豪門得太小兒科。就算大費周章替蘿拉琳妮(Laura Linney)飾的X太太(Mrs.X)寫了一場使喚安妮幫忙找首飾的戲碼,但是除了「看起來」首飾真的有夠多以外,感覺那堆首飾放在櫃子裡的樣子一定很像垃圾堆,絲毫沒有X太太原本一切都要要求秩序的樣子。

反到是對電影本身諷刺,《豪門保姆日記》發揮得淋漓盡致,開頭神秘、幽默、超現實的破題,中間偶爾不小心插入的超現實幻想……不少非類型的橋段與手法,被用來演繹一個完全類型化的主線故事,不但讓贊同主流價值者從劇情裡解套,也讓叛道的小惡魔們似乎還有不少解構、發揮的空間。

但我不得不說,這部片子最後可惜了,原本應該有機會成為保姆版的《穿著Prada的惡魔》(The Devil Wears Prada) ──其實,看到蘿拉琳妮背誦著超長的命令句時,很難不想到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吧?──但最後,導演卻顯得有些畏首畏尾,結果讓片子本身的叛逆程度大大下降,搞得像是片中的克里爾一樣,違規違得如此輕微、叛逆叛得如此天真。聽到主題曲中大聲傳來「Freedom(自由)」的嘶吼,才驚覺雖然稍稍變了調,但終歸還是一場美國夢而已。


2007年10月9日 星期二

星光二班雜說(主談方志友)

我並不是因為聽說寫《超級星光大道》就能提升人氣,才來寫這篇的。主要是今天早上買早餐時瞄到中國時報的影劇版:
星光二班淘汰者 不放棄演藝夢 方志友林柏宏加入偉忠幫

我想到之前網路上正在為方志友論戰不休的時候,忘了下去參戰,就感到十分的扼腕,畢竟我一直覺得這小女孩非常的妙,從她身上也可以看到許許多多有趣的事情。

先來談整個星光二班,老實說到目前為止,星二整體素質表現真的離一班有一段落差。對比先前楊宗緯 PK 蕭敬騰那種爆炸性的半職業對決,二班殺到現在已經是十強了,還給人一種在上歌唱訓練班的感覺,很多參賽者歌聲不出點包就不太滿意似的。聽到目前唯一能讓我激賞的只剩下梁文音,她的聲音極似老牌唱將張清芳,算是得天獨厚吧,這年頭這樣清亮的女聲也很少聽見了。

不過就在這之前,很神奇的時我居然被方志友的聲音給打動了。憑良心說,她唱歌完全都在用喉嚨發聲,音準也隨興到了一種境界,但張宇說有「穿透性」的話我頂贊同。方志友的歌聲有種做不出來的孩子氣(連同她的表演,很刻意在模仿大人但是就是天真得過份),這可能是什麼歌唱技巧都無法去替代的。她的半途淘汰雖然可以預見,但我一直覺得她的發展性是可期的。

有時候我在想我可能有「破嗓控」,特別鳥蛋的歌聲對我特別有張力。

話說回來,現在有些我最不想看到的事情正在方的身上發生。第一個就是外貌的改造,從她的「星光夏令營」後期,就看到這個趨向。網路上很多意見攻擊她胖,方志友立刻展現高強的意志力去減肥。發育中的小女生穿那麼高跟的鞋子上舞台,外加減肥,演藝圈殘害女性身體雖然是司空見慣的事了,但看到了還是覺得滿肚子的火。而方本身就是很乖巧的小女孩樣,在意而且極力的想討好每一種聲音,有時想想,或許過幾年她惹人喜愛的特質都將消失,但也許應該要這樣讓她消失才是好事情。

第二就是她的演藝路,看來畢竟是要往戲劇,純賣外表的方向去發展了。我的這點不滿是很私人的,其實我比較想聽她用稚嫩拙劣的爛嗓子唱「你的甜蜜」,並不想看到她逐步被改造成很會表演的演藝人員,畢竟那就失去她吸引人的特質了。


方志友的部落格 (其實是沒什麼好看的啦)

2007年10月5日 星期五

劉若英、范瑋琪─〈不能跟情人說的話〉



聽到這兩個人合作的消息時,我有點被震到的感覺,當然不只是因為劉阿姨的緣故,而是好奇兩位不斷有「女女合唱」作品的歌手,在一起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

可能是范瑋琪最近發片的緣故,媒體不斷宣稱她是女女合唱最豐富的歌手,實際上兩個人之間的資歷可能不相上下:

范瑋琪的女女合唱作品
歌名專輯合唱歌手
不要哭范范的世界左安安
偷偷摸摸今宵多珍重(周蕙個人專輯)周蕙
有你真好真善美楊丞琳
如果的事一比一張韶涵
仨人我不想忘記你(郭靜個人專輯)張韶涵、郭靜
不能跟情人說的話哲學家劉若英

劉若英的女女合唱作品
歌名專輯合唱歌手
LOVE我等你梁靜茹
聽!是誰在唱歌?聽說黃韻玲
大家來戀愛澀女郎電視原聲帶徐懷鈺
(+男聲孔令奇)
愛的精彩愛得精彩(20.30.40概念專輯)張艾嘉、李心潔
不能跟情人說的話哲學家(范瑋琪個人專輯)范瑋琪

同樣五首歌、六個人次,劉若英合作對象六個,而范范是五個(不過我必須承認我跟范瑋琪不熟,有漏掉的煩請指正)

2007/10/06更正,漏算了周蕙專輯裡的那首,所以應該兩個人合作對象各有六個女藝人,不過范范是六首歌七人次,奶茶是五首歌六人次。

大致上這兩個人的歌唱路線有同有異,同的部份,首先兩個人都有一些創作;其次專輯的調性都是比較走向知性的路線。異的部份,在曲風跟唱腔上當然是天差地遠,范瑋琪的音域比較高、音質比較細,可以處理一些在高音流轉的細語呢喃或是輕搖滾;相對的,劉若英唱歌就有很多「樸實」的一面(基於fans的原則,我絕不會公開宣稱那是破鑼嗓…咦?我好像說了…),除了早年被陳昇調教出來的嘶吼之外,就是唱些中音多、感覺比較厚實的曲子。

以這次的作品來講,其實聽起來比較像屬於劉若英的歌,整個曲子沒有太高難度的轉折,在兩人同時合唱的部分,我一直覺得奶茶把范范的聲音都吃掉了,說不定劉若英下張專輯更適合把這首歌收進去(然後我就不用買范瑋琪的CD了)。曲子的本身就很典型陳小霞的風格,即使扣掉歌手帶來的效應,我個人還是會對這首歌滿著迷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