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根與飄浮可以說是貫串整個故事的主要核心。透過瑪琪的眼睛,我們可以看到的是許多進退維谷的尷尬,尤其實當多種價值觀交織在一起產生衝突的時候,更造成整個故事複雜的層次。比方說小瑪琪的心靈裡,因為家庭的影響,歌頌著共產主義的烏托邦,但是她卻必須依靠資本主義造就的西方流行次文化,來做為高壓政治中的突破出口;她也儘可能的不要忘記自己出生、成長的土地,但是卻必須依靠兩次的遠走他鄉,甚至是在歐洲過著墮落、虛無的生活,才得以自由地追憶對國家的幻想。這些衝突讓故事曲曲折折,直到最後一刻都未能找出適切的出口。

然而,你也可以選擇不要思考這麼嚴肅的政治議題。儘管片中製造了這麼多的困境與衝突,《茉莉人生》還是盡可能地歌頌信仰的力量。就算幼年時面臨的挫折使小瑪琪選擇遠離對神的信仰,影片還是藉由奶奶的口中,提出另一套屬於「人」的價值予以取代。這個年邁的女人提供的智慧,與失根的流離感同樣串起故事的主軸,並且提供了觀眾值得認同的力量。或許我們的人生缺乏那麼多層次的身不由己與無奈,但對於人性光輝的期待、對於實現理想的企盼,卻是可以超越個人、種族、階級與性別而引起共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