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寫起《寶米恰恰》是試映看完第一次後,內心充滿著激動的情緒,近乎不理智的一篇粉絲文。在正式上映看過第二遍以後,我想還是很好好地為這部電影寫下一些文字,說明為什麼這樣一部小品,卻在台灣電影起飛的諸多巨大身影裡,如此吸引我的目光。
《寶米恰恰》的片頭在一片黑幕中,開宗明義地引用物理學家費曼的話,說出「不對稱才是應該有的期待」。故事的主軸從此定了位。雙胞胎,兩個人的外貌就像是照鏡子,這是一種對稱;而故事就是要談兩個人的差異,這是一種不對稱。不過,在大談不對稱的應然,來一吐楊貽茜導演心中的苦水時,《寶米恰恰》的劇本卻巧妙地以「平衡」來替代「對稱」,讓故事不流於尖酸。
平衡與對稱是兩個不相同的概念,相同的東西放在槓桿的兩端未必會平衡,而不同的東西放在兩端也不代表就會失衡,還是要看兩者之間如何透過槓桿去牽連。電影裡,平衡的人物關係因故失衡,再由失衡走向平衡,則是好萊塢電影常可以見到的公式。《寶米恰恰》中的雙胞胎姐妹寶妮和米妮(皆由黃姵嘉飾)之間,是從平衡的狀態開始的,儘管「比較級」的問題一再出現,兩個人之間倒還是維持著相同的默契。
所有的失衡則是從優果(歐陽倫飾)的故事開始,旁白意味深長地說他是「故事背後的故事」,並不是忽略另一個主要角色徐永平(姜哲康飾)的存在,而是他的介入,使兩姐妹不但性格上的分別突顯了、生活步調相異了,其實也讓她們在故事裡的位置失衡了。姊姊寶妮成為在往後複雜四角戀情裡的清楚的全知者,而妹妹米妮則成為被矇在鼓裡的無知人。誤把這種失衡當成相異,讓寶妮有了隱瞞的動機,也讓兩姐妹的衝突在暗中不斷加劇,而永平的攪和讓寶妮相對於優果也有了更多知情者的優勢,把這樣的傾斜拉高。於是,只要生活般平淡的對白或表演,在這樣的落差之中也往往能展現張力。
失衡的關係並不只出現在姐妹之間,優果與米妮的戀情是另條副線的對照。從追求開始,優果就以優勢手段打破人際網絡上的平衡,不斷將米妮身邊的同學、手足都拉入他方陣營。雖然表面上,「沒有話題」是兩人戀情無法進展的理由,但是在結局時,我們發現兩個人在無聲之中一樣能夠找到溝通的方式。回想起婦產科前的爭執,更讓人確信這樣的不平衡,才是真正橫亙在兩人之中的阻礙。
主、副雙線以相近的步調逐步加深衝突,最後在籃球場的打鬥與醫院中的拌嘴兩場戲中,在相近的時間得到解決,穩妥的結構展現編劇對於商業電影節奏的得心應手,而更令人欣喜的地方則在於,中間鋪陳的過程透過巧思,讓這個小故事能放大到一部電影的長度而不嫌沉悶。
電影劇情中的設定是需要對觀眾進行教育使其接受的,最不濟的方法是透過台詞講一遍,然後強迫接受,說服力低落;差一點的做法是重覆演個幾次,雖然有說服力但是讓電影變得冗長;而不討喜的方法則是搞得象徵滿天飛,只有夠學識或夠大膽直接進行自我詮釋的觀眾才能夠解謎。《寶米恰恰》每一條線其實在劇情上的推進是緩慢的,但是整部電影卻能夠輕盈如飛,主要還是在於即使在鋪陳同一件事情,卻能透過視角與情境的轉換,讓觀眾不覺其覆。
比方說優米戀的尷尬,片中其實反覆演了好幾次。第一次由不在場、但是知情的寶妮來敘述,帶出兩人約會的模樣;第二次透過寶妮、罡妹(張嘉方飾)的遠觀與閒聊;第三次則直接由攝影機取代真實存在的敘事者,直接拍出餐廳裡的互動。姐妹之間的性格差異,其實也從好幾個不同的事件、在不同的場景、不同的話題中被突顯出來,從愛情觀談、從學業談、從籃球談,異中有同、同中有異,雖然若非要在看完全片後的全局觀回頭思索,可能會嫌失之瑣碎,但是在第一次看故事的當下,有快節奏、多笑料及合宜的配樂相襯,反而讓人不覺得冷場。
1 則留言:
你的blogger版型有點問題
背景色緩衝了老半天下面才出來
看的很刺眼
是不是CSS寫法有問題
建議換掉
你文字那麼好看 背景框架用個簡單一點就好了啦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