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少女之間的友誼」,這個主題的電影在日片中似乎獨樹一格,近幾年記憶猶新的像是《下妻物語》或者《NANA》,都可以說將友情無價的命題演繹得粉味十足。東洋的女孩們似乎就像櫻花一般,早春時節才是最美麗的象徵。我曾經想過就這個題目來寫一篇相關的文字,奈何藉口太多,隨著影像在腦海中日漸淡去,依然未見隻字片語。有時候我不禁懷疑這與性別天生的隔閡有關,就像當年國片《殺人計劃》看得我悵然若失,明明覺得有什麼東西,卻又不是我能理解的世界。
不過當看完《花與愛麗絲》之後不禁要感謝導演岩井俊二的大慈大悲,他幾乎拍出我認為近幾年來最好看了一部東洋純愛電影,若沒有這樣的作品問世,我想這塊領地永遠是泥做的吾輩難以進入的世界。
相較於其他講述少女友誼的電影,《花與愛麗絲》大膽地拒絕了容易操作的戲劇衝突點。「花」(鈴木杏,飾)與「愛麗絲」(蒼井優,飾)之間並沒有天差地遠的個性與外貌造型──當然,鈴木杏造型上還是被醜化了些,比如有一頭自然卷的亂髮,不過比起《下妻物語》和《NANA》中洋娃娃與搖滾龐客的對比,這實在算不得什麼。──甚至於,她們許多生活空間與興趣是有交集的,例如芭蕾或是夢中情人。個性天差地遠的人慢慢做起朋友的過程,本身就帶有極佳的戲劇性,而《花》片的自廢武功,無異使得電影本身說故事的能力必須面臨更嚴苛的考驗。
像是不怕死般的,電影本身也放棄了簡單的敘事方式,大量的使用快節奏的剪接,配合「花」家門外的大片花海和「愛麗絲」家中凌亂的場景,營造出一種萬花筒般的瑰麗氣氛,實在叫人眼花瞭亂。更別說電影一開始,當兩個少女一前一後的行走、追逐時,背後走馬燈似的轉換不同色調、質感的背景,比起《下妻物語》刻意製造的超現實手法,還要更加貼切地表現了漫畫似的綺麗感。
更有趣的是,活在這五彩繽紛世界中的幾位主角,好像紛紛得了失語症。最嚴重首推兩個少女之間的夾心餅乾男主角,除了校廉晚會落幕前讓「花」變成真的「花容失色」的金句之外,從頭到尾只有尖叫、喃喃的默諷無意義的繞口令,還有一些簡短兼沒頭沒腦的台詞。而兩位女主角,光聽她們在大雨中相互說明自己與男主角互動的情況,我就覺得本來看劇情時都一清二楚的腦袋,差不多也被她們講到打結了。
這種棄絕語言的處理方式大大的提升了這部電影帶給人們的驚喜感。青春純愛電影中造作的熱血宣言或文藝告白,在本片裡絕不會突然出現讓你倒盡胃口。相反的,那些無意義的語彙才更貼近青春的記憶。我想到《心動》裡張艾嘉曾經對蘇永康說出了這曾體會,也讓金城武和梁詠琪在公車上著著實實的耍了一段白痴。不過,能夠從頭到尾都徹底實踐這種精神的,《花與愛麗絲》絕對是少見的異數。回過頭來想想,片中因為謊言建構出來的三角愛情,不也是嘲諷了我們對語言的依賴嗎?
當語言都在失序的時候,電影的主線支線也就不在重要了。本片絕對沒有什麼「兩個女孩的生活之間不斷產生糾葛,以致她們的命運註定緊密結合在一起」這種陳腔。很多劇情裡花就是花,愛麗絲就是愛麗絲。花的社團生活,愛麗絲只有校慶時的驚鴻一瞥;愛麗絲與父親的互動、演藝事業的進展,花也算不上有過任何參與。敘事線在兩個女孩之間游移,而且很顯然刻意的在遺忘另一方。這在同類型電影中是很少見到的。不過仔細深究,這似乎才是生活的本質吧!
在這一片紊亂當中,最為整齊的片段當推最後愛麗絲的獨舞。當然,對於蒼井優具有的舞蹈底子是絕對需要足夠的時間好好展示的。芭蕾是兩位女孩友情的根柢,不同於其他姐妹之交成立的原因是命運,她們兩位的結合是源自藝術──人類最為精粹的情感。這個段落讓我深深的推敲許久,到底該讓愛麗絲獨舞好,還是應該溶入一點雙人舞好。兩種感覺都很難取捨。無論如何,導演在這裡給全片落下一個完美的影像,弭平了三角戀情難以完滿的處理的遺憾。
《花與愛麗絲》的表現實在太讓我驚嘆,若說它是處於日系純愛電影的「經典」,我想我也不會否認。毒舌挑剔如我者,都很難在其中挑得半根骨頭,這的確是我在觀影路程上,非常難以忘懷的一次經驗。
1 則留言:
我很喜歡這部片,也很喜歡你的文章,讓我看到之前沒看到的地方。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