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3日 星期六

等待交會的時刻─評《海角七號》

《海角七號》海報魏德聖給台灣導演上的一課就是:每一幕的演出不必最完美,但是必須讓交會的那一刻是精彩的。

近幾年,若要再說「很久沒有這麼歡笑的國片」其實是有些矯情了。為了討好觀眾入場,導演們無不絞盡腦汁,使出渾身解數插入幽默感。但我相信電影整體的表現來說,不會有《海角七號》這樣引人入勝的力量。雖然比起其他的電影,《海角七號》演員的表演不夠專業、也缺之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鏡頭設計,然而透過明快的主線鋪陳,在每個角色背後小故事的交織之下,終於讓團員們在面向大海的那一夜,開始擁有催淚的力量。

這部電影耗資五千萬台幣,除了《不能說的‧祕密》以外,已經是台灣純本土國片最大規模的製作,其劇本的野心也是龐大的。電影裡面將許多跨越的元素放在一起:時間上有相隔六十年的愛戀、空間上有跨越國界的情感、文化上有傳統月琴與現代搖滾的對話、族群上也有閩客原住民等不同身份的結合。在紛亂的元素當中,導演成功的堅守住愛情的主軸,讓眾多人物背後的小故事,都指向愛情中的悲歡離合。有了這麼多不完滿的、令人心碎的愛情故事之後,阿嘉(范逸臣飾)和友子(田中千繪飾)的擁抱才會顯得珍貴動人。

《海角七號》劇照:田中千繪
要流暢的統合這麼多不同的故事,對導演的剪接來說是相當大的考驗。魏導的剪接技術,就成品來看相當純熟,但可惜有些地方運用得太過火,跑出了斧鑿痕跡。就負面的例子而言,像是飯店經營者在講對樂團的期望時,突然出現老人家的民俗樂器團和野台的歌舞秀,這樣的幽默固然讓人一目了然,卻顯得做作;這就遠不如鎮民代表(馬如龍飾)在電梯裡碰上大大(麥子飾)時,那種自然讓人笑到不行的尷尬氣氛。這兩種剪接的情況在電影之中時常交互出現,有時候對於故事的節奏不免造成干擾。最後能令整部電影最後能遠成瑕不掩瑜的效果,我想還是在於對那關鍵七封情書的處理。

《海角七號》的故事源起於七封情書的投遞地址,而電影中一切愛情也都帶有些思念永難忘懷的成分,可以看出情書內容對整個故事的重要性,幾乎是骨架之於人體、樑柱之於高樓。七封情書對象是六十年前的小島友子(梁文音飾),但是在這個老友子在電影現身之前,情書中的情感透過巧妙的剪接,全都投射到年輕的模特兒友子身上。如果缺少這種跨越時空的情感重量,那麼男女主角情愫的產生就會顯得突兀。然而,我必須強調的是,這樣的對應並不表示阿嘉與友子的愛,與六十年前的師生戀具有同樣深厚的根基;而是透過兩者的連結,讓愛情中的永恆變成一件值得相信與追求的存在。這樣的存在雖然有些近似童話,但卻是跨越了古今中外,永遠都能令人動容的元素。

《海角七號》劇照:梁文音
除了愛情主線處理得宜之外,音樂的副線也透過連串的鋪排,讓電影近尾聲的時候,那場表演積蓄了足夠的期待和力量。在預告片裡,就已經揭示了他們是「不可能組成樂團的一群人」;而在電影中,樂團選人的過程出現看似雜亂無章的人物反應,讓樂團的組成顯得格外荒謬。練團中的狀況百出、團員組合的一波三折、理念之間的磨擦與爭執,故事很有技巧地淡化團員們苦練的熱血,將挫折擺在主位。然而也是透過這樣的曲折,讓上台展現成果的那一刻顯得完美──儘管歌曲為了迎合大眾口位,並不那麼特別,然而對於一個倉促成軍的樂團來說,誰會要求他們要有金曲天團的實力呢?

我想,《海角七號》對於每個觀眾來說,都是一次心胸的大考驗。在國片愛好者的眼中,這部作品的成就並不那麼完美,也許與許多更讓人動容的片子來說,導演偶然過於隨興的處理實在礙眼;然而不得不承認的是,唯有這樣的作品,才是不必賣弄演員名氣(雖然裡面知名歌手不少)、不必賣弄性與裸露(看那普通級的一夜情拍得多綁手綁腳),就能夠說服普羅大眾進場的故事。而在一般看慣好萊塢口味的觀眾來說,能不能接觸到這部節奏不悶、議題不深的親民大作,就要看能否拋去對國片的成見。《海角七號》裡,那些諸多元素交會而綻放出來的光芒,其實也需要觀眾進場與電影來場交會,才能夠遇上最動人心弦的感受。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鼓勵大家都去看,
之前去看時心中也是蠻忐忑不安的,
因為害怕會採到地雷,
但是看過之後我覺得真是值回票價呀!
內容細節就不說了,
但是整體給我的感覺很棒,
就像愛情一樣,情人的美醜不重要,
感覺對了,任何事物就會變的很美好,
所以各位不用猶豫,
邁開你的雙腳前進電影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