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三更,欣見《工商時報》出現「〈為國片把脈〉-亂象不除 國片產業復甦牛步」此等奇文,真是提神醒腦。不得不說這位朱鳳崗也是國內電影的老前輩了,怎麼像晚生這般老是胡罵一通的鄉民一般程度呢?我看《不倒翁的奇幻旅程》票房雖然如此淒涼,導演倒是樂天知命,自掏腰包給弱勢小朋友看了免錢電影。倒不見此強出頭文的怨憤之情,被此妙文拖累也真是剎了林導演的一片美意。
要我說這篇文章才是真的亂七八糟,睜眼說瞎話。試問《陣頭》是有充足資金、一線紅星、聲光刺激還是以愛情故事為主軸?假如「年輕電影觀眾們,愈來愈為追尋聲光刺激感而看電影,除了有大明星的情愛故事之外,又有慢慢回到不看國片的趨勢,你只能著急而拿他沒法度。」那麼上億票房原來都是歐吉桑加歐巴桑貢獻出來的?
嫌明星忘恩負義,卻忘了《海角七號》紅了林宗仁、大大,《賽德克巴萊》又紅了林慶台、大慶。《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紅翻之前柯震東也沒有代表作品。有能力的導演拿素人也可以當明星使,倒沒見過觀眾因為沒有大咖而拒絕買單。此話倒也不是朱前輩第一次說,2011年的11月13日在同報上寫到「就以『艋舺』來說,沒有我鈕承澤的導演功力,電影會賣嗎?如果不是我李烈的人脈,強力行銷,怎能出此佳績?那我阮經天、趙又廷又擺在什麼位置?沒有我行嗎?這就是成功的背後。內部、私底下,紛爭很多,謠言也不少。終結就是我沒有分夠我該有的名與利。OK!表面上大家仍維持一個禮貌性的交往、寒暄。檯面下早就決定各奔前程。一個堅強的團隊就此煙消雲散,再合作恐怕要等大家全都落魄時。」我說原來鈕承澤、阮經天、趙又廷這一年多來都很落魄,只好大家再來愛一愛了。前輩苦口婆心,但把脈象論病灶的時候似乎把錯腕了吧?
嫌創投不肯分餅,爭議不斷的錢人豪好歹也能一人一萬集資出《棄城Z-108》(內容好壞另論),您老或許輩份有了實在不屑為此乞丐之行?更厲害的是說發行公司「拿你的片子墊檔,宣傳敷衍一下」喂,九把刀說福斯為了應付《賽德克巴萊》,還幫《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策劃一星期口碑場,他們「敷衍」一下就掀起網路混戰,我想片商再認真一點可能要搞到街頭鬥毆了吧。唉,我又不小心翻到2012年2月27日的同報,老前輩的文章〈少數片子不爭氣 壞了一鍋粥〉中寫著「在台灣的外商發行公司,不再小覷台灣製造、也加入『爭取』發行的行列。數量、檔期、票房、類型、今年的台灣電影、史無前例創下多個意外」如今翻臉不認的速度如此之快,實在要注意記憶狀況了。
電影圈的種種險惡我看不是別的,就是胡亂把脈、憤世嫉俗。全文唯一有真知灼見的一句話就是「台灣電影想真正復甦,就不能讓這些後浪死在沙灘上」因為後浪們還得加把勁,讓一些該X前浪早點汰下去而已。另外《工商時報》你們嫌稿費預算太多,不找些顛三倒四的專欄作者很難消化的話,可以與本人聯繫開個〈餵國片吃餅〉之類的專欄,本人收費更為低廉而且沒什麼道德概念,鐵定不會跟反旺中的蛋頭學者互通聲氣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