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般的語彙而言,「文不對題」當然不是什麼正面評價,但當我看完《穿著Prada的惡魔》(The Devil Wears Prada)並想要稱道一番時,想來想去還是覺得「文不對題」才是讓這部電影更具有寬廣意義的原因─我是很誠懇的這麼認為,並不是故意講反話來挖苦。推敲一下標題,顯而易見的「Prada」到處都是, 片中也沒有香艷刺激的裸露戲碼,所以「穿著」(wears) 也是切合主旨的,所以我所謂的文不對題其實只指涉一個問題,那就是「誰是惡魔?」(who IS the devil)。
就一般社會慣常將「流行、時尚」與「拜金、薄情、媚俗、膚淺」等等負面詞彙做連結的語境來說,將「惡魔」劃歸成這些詞語的同類也沒有什麼不對,電影海報上也意有所指的將高跟鞋結合魔鬼用的三叉戟、或是替梅莉史翠普(Mary Streep)加上尖角和尾巴。看起來一切都相當明顯,梅莉所飾演的米蘭達(Miranda Priestly)既然能在時尚界呼風喚雨,無疑就是大魔頭一個,而她所控制的《RUNWAY》雜誌就是地獄般的國度了;再如此延伸下去,安海瑟薇(Anne Hathaway)飾演的社會新鮮人安德莉亞(Andy/Andrea Sachs),可以說是經歷了一場墮入魔界而又得道昇天的過程。這一切解讀都是那麼理所當然,簡單易懂,然而這部電影的角色真的如此刻板嗎?
其實在電影之中處處都有逸出這種觀念的地方:當梅莉史翠普淘淘不絕的背誦冗長的台詞,將安海瑟薇身上樸素藍色套頭衫的譜系說得一清二楚時,時尚與簡樸之間在資本主義社會裡已經具有微妙血脈傳承;當被平日被壓榨透徹的小惡魔看到大魔王面臨婚姻失敗的處境時,突然理解「過度追求事業」與「惡魔形象」只有在女性身上才會被劃上等號連結;當最後一幕機車上司不經意露出祝福的微笑時,誰能夠再信誓旦旦的拍胸保證,惡魔外表不是只是為了保護天使內心的武裝?
我想,安德莉亞的離開並不是道德良心的覺醒,只是單純的道不同不相為謀罷了。米蘭達也並不是惡魔黨,她的堅持、鐵血只是對完美藝術展現的要求,而她的手段、口氣、面孔也只是為了自衛而對抗的武器。比起安德莉亞那群「生活樸實」的朋友─一群道貌岸然的小市民─來說,這群穿著Prada 的「拜金女」們在銀幕上狼狽奔波、出盡洋象,讓觀眾在消遣的快感裡合理化自己妒嫉的情緒,她們實在可愛得多了。相較之下,一個只在乎自己女友在生日會上不出現,而毫不體諒她工作形態的男人,一個找了新工作就要女友配合搬遷的男人,應該算是什麼呢?一個只憑一眼印象就教訓他人感情生活的朋友,一個明明自己見名牌包眼開卻不滿別人追求時尚的女人,又應該算是什麼呢?
電影在接近尾聲的時候連續用了兩次很有象徵性的「背道而馳」的鏡頭:在巴黎的劇情落幕時用了一次,在最後一幕又用了一次。很多人也許都在這個時候做出了選擇,選擇跟隨米蘭達,或是追上安德莉亞。但無論如何,我只希望每個人順著自己的道路走著,別再汲汲為反方向的人生互相掛上「惡魔」的名號了。
3 則留言:
非常喜歡你這篇的觀點。
我自己也曾被這樣貼上惡魔的標籤,到最後也真的道不同不相為謀了,沒有得解,不勝欷噓。
人何苦為難自己最在意的人?但正因為很在意所以很為難。
to xire:
謝謝你的支持,看同一部電影每個人的觀點都千種百種,能夠得到共鳴是相當珍貴的體驗。也祝你像劇中人一樣,勇敢的堅持自己想做的。
寫的真好~
我喜歡那句惡魔外表不是只是為了保護天使內心的武裝?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