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2008年暑假期間的其他大片比較,《X檔案:我要相信》(The X File: I Want to Believe)的廣告宣傳並沒有那麼漫天蓋地,但是我卻意外的在電影院碰上少見的滿場。坐在黑暗的影廳角落裡等待的時間,我相信滿滿的人潮都與我有著類似的期待,這是《X檔案》影集魅力的最佳證明。
片頭的主題曲、造型大改變的穆德探員 (Fox Mulder,大衛達克尼 David Duchovny 飾)、美麗的熟女史考莉(Dana Scully,姬蓮安德森 Gillian Anderson 飾),熟悉的黑暗神祕風格,電影的開場的確也著實讓滿滿的期待化成了滿足,迫不及待的讓情緒跟隨著兩名探員的腳步,準備好要栽入一個不可預知的世界當中。
然而,隨著情節的逐漸進行,我卻慢慢的開始覺得步調有些奇怪,好像是穆德與史考莉退休太久,已經變成業餘探員,所以劇情的發展也變得不專業了起來。
由比利康諾里(Billy Connolly)飾演的神父(Father Joseph Crissman)具有「通靈」的能力,這是《X檔案:我要相信》中唯一的神祕元素;編劇試著透過穆德相信超自然力量的穆德、史考莉只相信科學證劇這樣的角色性格差異,對預言、通靈乃至於宗教的救贖與原諒做一番辯證。我想,針對這樣一部以賣弄神祕、安撫影迷的電影來說,對於這樣的辯證是否深入、是否有完好的架構,都不是最需要探討的問題。最直接攤在眼前被檢視的地方是,這爭辯的過程是不是能夠延續影集的一貫風格。
我想《X檔案》的迷人之處,其中有一部分必定來自其對於神祕事件處理起來的曖昧性。也就是說,在劇情的轉折之中,時而導向事件的發生是源自超自然的力量,時而又有科學證劇出現,試圖辯駁超自然力量的存在;而到了最後,這樣的辯論必然是模棱兩可、信者恆信的開放式結尾。這樣的曖昧性才會使得劇中的神祕元素值得被一再討論,讓穆德與史考莉之間的爭辯永無止境地在心中上演。
而《X檔案:我要相信》對於預言的處理卻不是這個樣子。儘管在故事的開始,史考莉的質疑依舊犀利直接,但是整個劇情走下來,卻沒有任何足以推論神父預言能力為假的的證據;穆德、史考莉乃至於其他聯邦調查局的探員對預言的敵意,就變得有些像是無理取鬧。當神父的預言一再被應驗,而且找不到推翻的證據時,就只能全然導向超自然力量存在的結論,讓X檔案特有的曖昧性消失殆盡。
一旦缺乏了反對的證明,史考莉對非科學現象所抱持的不信任,也就失去除角色性格外堅強的理由支撐,讓她在電影中的功能顯得薄弱;而穆德的信任也幾乎不必面臨挑戰,順著神父的預言就能一直取得破案的線索,使得他的辦案能力也無法展現,變得比較像是神父手下的棋子。兩個主角的平面化除了讓角色的光芒失色之外,更嚴重的問題是讓「我要相信」這句一再出現的主題標語(slogan)失去爭辯的可能。如果相信與不相信的兩造都持有支持的證據,那麼在最後關頭選擇相信或不相信時,其中的衝突、掙扎,甚至是賭博性才能夠激起夠大的浪濤。可惜電影沒有這樣的鋪陳,以至於史考莉獨身找神父談話的高潮大戲中,姬蓮安德森近乎崩潰式的演出顯得過度,無法激起太多的火花。
《X檔案:我要相信》的劇本省略了案情的複雜設計,或許是要將省下來的時間,轉用來鋪陳穆德與史考莉的感情生活。兩人在戲中有不少跟案子無關的對手戲,或是親暱對話、或是爭執絆嘴。這樣的安排對於某些期望看到兩人結合的影迷來說,自然是吸引他們入場的重點;我並不堅持這兩個人應該要維持單純的拍擋關係或是演進為伴侶關係,然而做為一部電影,其中的各條故事線能相互照應、緊密糾纏,應該是很基本的要求。這一點在本片的表現實在差勁。穆德與史考莉大半時間都在為了生涯規劃爭執,而他們各自執著的生活模式與相信/不相信這樣的抉擇關聯性薄弱,也讓其對話的戲碼顯得冗餘。
當然,即便這部電影許多環節都大失水準,然而對於X檔案的影迷來說,恐怕還是得進場一次,好補足心中的渴望。這時候只能建議影迷們多加考量,若只需要單純的情感滿足,也許二輪片或DVD會是更經濟的選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